主页 > 要文 >

百年征程传薪火 中华经典润校园——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第五届中华经典诵读暨校级技能大赛

来源:未知 2021-12-27 15:35

(通讯员 尤敬飞 杨晓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12月23日,由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养教学部、教务处和宣传统战部联合举办的“百年征程传薪火 中华经典润校园”第五届中华经典诵读暨校级技能大赛圆满落幕。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炜,副校长李晓延;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主任马建林;宁夏广播电视台《宁夏新闻联播》播音员马丽;宁夏广播电视台广播节目中心副主任徐昕;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杨志云;相关部门、院系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大赛现场

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炜致辞

技能大赛现场,校长刘炜作了题为“吟经诵典 筑梦前行”的致辞,他指出学校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和示范作用。此次经典诵读大赛是学校在文化推广和传承工作中的创新举措。他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认真思考,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二是希望学子珍惜时光,以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热爱经典、诵读经典,努力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三是希望学子牢记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担当,做勇敢的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刘炜校长最后祝愿大家能展示风采、展现水平,让诵读经典成为习惯,让经典诵读在美丽的宁职校园异彩纷呈、经久不衰。

舞蹈《万疆》拉开本届大赛的序幕

image.png

教师代表深情朗诵和表演

鹿鸣国学社开场舞蹈《万疆》拉开了本届大赛的序幕,本届大赛保留了前四届正赛和助演两个板块,师生同台,同频共振。在助演环节,嘉宾通过助演的方式,礼赞伟大时代,共话美好未来。艺术设计学院蔡旭明、雍荣华;职业素养教学部眭佳乐、黄燕强、魏洁;就业与合作交流处马慧等老师为大家深情朗诵和表演了《诗意中国》《梦蝶-一一百万个可能》《葬花吟》等经典诗歌。

经典诵读大赛暨校级技能大赛环节

在经典诵读大赛暨校级技能大赛环节。21个学生参赛团队经过初赛、复赛最终登上了决赛的舞台。诵读现场,参赛师生深情诵读中华经典诗词歌赋。《关雎》《水调歌头》《将进酒》《滕王阁序》《桃花源记》《道德经》《春江花月夜》《蜀道难》等经典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将进酒》《逍遥游》《琵琶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赤壁赋》等诗篇瑰奇曼妙、令人陶醉,《诗意中国》《少年中国说》《祖国啊》《青春中国》《青春》等经典表达了学子们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报国之情和“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最后比赛在全体师生共唱《我和我的祖国》中落下帷幕。本次参赛队伍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极强的美育价值和教育意义,充分展示了我国传统经典文学与文化的魅力,比赛现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宁夏广播电视台《宁夏新闻联播》播音员马丽作点评

宁夏广播电视台《宁夏新闻联播》播音员马丽从内容、语音面貌、台风、节奏、创作等方面对此次竞赛作了点评。并分享了参加此次活动的感触,她表示从竞赛可以看出学校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此次大赛展现了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希望学生以后多参加类似的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对经典文化的感悟。

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马建林现场点评

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马建林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此次竞赛非常有意义,他从选题、参与度、节目质量等方面做了点评,希望学生加强对作品的理解,深入挖掘经典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并用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

颁奖现场

经过激烈的现场角逐,最终商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诵读表演的作品《道德经》《逍遥游》获一等奖。大学生艺术团、纺织与服装技术系、工业工程学院分别诵读表演的作品《琵琶行》《我用残损的手掌》《赤壁赋》获二等奖。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软件学院、校园之声广播站、纺织与服装技术系分别诵读表演的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青春》《将进酒》《滕王阁序》《祖国啊》获三等奖。其他作品获优秀奖,助演作品《诗意中国》《梦蝶-一一百万个可能》《葬花吟》《出师表》荣获“魅力表演奖”,纺织与服装技术系、商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至此本次大赛完美落下帷幕。

全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

据悉,近年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将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优秀校园文化作为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双高校”特色项目重点打造,明确了“四类文化进校园”、打造“四个特色文化带”的建设思路,其中“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就是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随着“双高校”建设任务的不断推进,学校持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力度,在学校阳光广场两侧建立由模范人物生平事迹构成的“大师通道”立柱,建成了“星光大道”,成立了劳模(工匠)精神育人中心,打造了特色鲜明的“职业文化带”;推进实施“校园文化艺术节”“国学文化月”等活动,发布校歌《青春宁职 书写华章》,以“道德讲堂”为载体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传统文化主题宣讲,打造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带”;在六盘山干部学院挂牌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培训基地”,申报并获批成为全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打造了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带”; 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全景VR技术开展线上直播活动,打造了蓬勃发展的“创新文化带”。校园文化品牌效应凸显,为广大师生营造了更加优美、更加和谐的文化育人环境。

[ 责编::笑三笑 ]
阅读剩余全文(

视觉焦点

  • 一个乡村少年,要经历多少个“冬

  • “红船精神万里行”大型图片展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