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12年寒窗苦读,又经历了紧张的高考和填报志愿,学生和家长对大学录取通知书都在翘首以盼。作为给新生的见面礼,如今的录取通知书设计着实烧脑。有的拼创意,有的比底蕴,有的秀学脉,不变的则是纸张背后的那份心意。
匾额、书信、手写体……晒出老校厚重底蕴
大学之大,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和风景,而应体现在大学的包容精神和深厚的校园文化中,体现在追求真理和大学的精神内涵上。录取通知书虽小,却能反映出一所大学的思想厚度和精神追求。
今年,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本科录取通知书全新改版为“大学堂”牌匾通知书,特色鲜明。新版录取通知书以“学堂门启,燕园常新”为核心立意,由北大中文系教授袁行霈题写“录取通知书”五个烫金大字印于红色封面上。
除了精致的外形,新版的通知书还送出了一份特别的新生礼物。樊锦诗、许智宏等7名不同年代的北大人给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亲笔写下了书信,追忆当年初入燕园时的心境,分享求学道路上的体历,袒露成长岁月中的思索与心绪,抒写对学弟学妹们的嘱咐与期望,反映出了薪火相传的主题。
结合国画的高古游丝和钉头鼠尾描,并融入版画的线条特征,设计者描绘出了八里台校区主楼、校徽、校训、莲花、海棠、河水等象征南开大学不同侧面的意象。
作为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在封面上还设计了个小机关,只要拉开通知书,封面上周总理的剪影就会跟着滑动,意为跟着周总理见证南开百年历史。
山东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录取通知书一直以古典美著称,今年更是采用传统的册页装设计,致敬中国古代传统文书装订方式,表现出“一页装世界,一页看天下”的气派。为了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设计团队进行了巧妙安排,从右边打开是通知书正文,从左边打开是一封书信。从信封到封面再到内页,纹理皆选自山东大学博物馆馆藏的青铜方壶图案。
相比各高校的创意,陕西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通知书样式看起来并不起眼,甚至有些简陋。然而,在朴素与守成中,陕西师范大学有自己的坚守和特色。2019年,该校继续由老教授手写录取通知书,这一做法已坚持了13年。
今年参加书写的老教授一共10人,年纪最大的毋耀辉已经86岁高龄。他们需手写约4500份通知书,耗时八天才完成。也许这份通知书不算华丽,但对每名新生来说,这份通知书极具收藏价值,也是最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不仅如此,该校还依据教育博物馆所藏的清代“师宝”,设计制作了纪念版“师宝”,随通知书发放。起到“惊堂木”作用的“师宝”,是整饬教学秩序的法器,是师道尊严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学生教育与关爱的象征,体现出师范院校的传承和底蕴。
融入百年校史,了解学术脉络
今年91岁的中国美院则以录取通知书向2019年本科生传达学校“为艺术战”的教育理念。
1928年,蔡元培先生在国立艺术院开学讲演中说,把艺术院建在西湖畔,“就是要用美的心来唤醒人心,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首任院长林风眠为学院提出四句口号:“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这些理念也成为了中国美术学院学术脉络的起点。
2019年本科生录取通知书使用的就是90多年前国立艺术院信笺,并沿用右至左、竖排书写。信笺外的“信封”上“为艺术战”的红色大字格外鲜艳、有力,这来自1938年,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校长林风眠对学生的赠言,当时恰是建校十年,“为艺术战”道尽其希冀。
而1937年,国立艺专的“西迁”于林风眠而言即是一段“为艺术战”的历史。此“艺术”不是为艺术之艺术,不是为人生之艺术,而是为美化社会,以此带给中国一点稀薄光明的艺术。“为艺术战”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信仰,是可以取代宗教而可作为人生志业的大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