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维一体式“党建+”矩阵,建设“四有”党支部
赣东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 张思怡、黄颖、管小明
赣东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是一支朝气蓬勃、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年轻队伍。近年来,支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嘱托,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党建+”的赋能功效,持续从“政治引领”“组织建设”“人才培养”“价值传递”四个维度出发,推进“党建+信仰、制度、平台、服务”的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有高度、有力度、有效度、有温度”的模范党支部,形成“1+4>5”的功效。
一、党建+信仰,政治引领有高度
支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首位作用。(一)以学促思,筑牢党性根基。建立“一学一论一讲”常态化学习制度,坚持把习近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议题”学,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学术专业结合起来学,突出理论学习的实用性。以集体交流+集体备课的形式创办“学思论坛”,帮助教师更好地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程思政,形成精品教学案例。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建“五老宣讲团”,定期开展专题讲座,用“五老”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信心。(二)以思促行,高扬信念之帆。定期开展“寻访历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支部组织师生党员赴三湾改编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接受革命洗礼。教师们在历史现场重温入党誓词、过集体政治生日、回顾入党心历路程,使主题党日活动更具历史厚重感和形式的庄重感,帮助党员教师更深刻地体悟使命任务。(三)以行促效,增强使命认同。推进临川文化入课堂,把“弘扬临川文化,厚植家国情怀”的实践教育活动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必修课持续开展,要求教师作为文化传播员组织新生到博物馆、城市展示馆、汤显祖纪念馆参观,讲解抚州灿烂的人文历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对抚州的认同感。
二、党建+制度,组织建设有力度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支部严格遵照《党章》等规章制度,落实“三会一课”制、集中学习制,积极探索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一)建立五同步机制,促进党建教学互融互促。支部通过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开展支部书记述职等活动,广泛调动党员教师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做到党建工作与教学管理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的同时增加“同科研”这一创新举措,要求教师把党建工作融入专业学术、思政工作等案例、项目、课题申报,并优先推荐,形成党建与教学管理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支部获评2022年度优秀党支部,多项党日活动获得学校表彰。(二)制定名师培养计划,树立典型引领导向。形成一名党员骨干教师结对一名青年骨干教师的名师梯队培养计划,一方面以“流动党课”为媒介,鼓励青年教师主动走进老党员办公室、实验室、教学课堂,学习经验、交流思想,发挥老党员的榜样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以名师工作室为样板和实践平台,带动一批青年教师钻研精进。支部以荣获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的胡开明、以及荣获抚州市优秀教师的管小明两名党员为主创,打造了“明心开物”名师工作室,现已有7名老师加入团队,共同辅导学生技能培训和心理建设,2022年共有31名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上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14项,创造了新突破。(三)建立以赛促进机制,激励担当规范化。为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党员教职工带头履职履责,制定了《机械与电子工程系教职工师德考核细则》,规范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考核与工作目标及年终考核结合进行。一批青年党员老师得到了成长,饶江华、梁小文等4名青年老师在讲课比赛、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中获奖。
三、党建+平台,人才培养有效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才。支部以党建+平台,凝聚协同育人合力,厚植科技报国情怀。
一是以支部共建形式合作教育,开辟了2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分批次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实训实操。二是以党员携手形式,合作科研促进党员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党员进行横向交流,在科研上资源共享共建。党支部在2019年创建了“机电系统控制技术”教学团队,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2021年团队获批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2022年支部党员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教育厅科技项目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此外,实践育人成效也非常显著,青年党员教师王孚贵指导杨超等学生的《智热云-国内领先的空气能智能制热管理装置》项目获得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铜奖。
四、党建+服务,帮困解难有温度
支部成员在长期实践中形成“诚心待人、全心服务”的优良传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师生需求、服务社会发展,真心实意办实事、解难题。(一)十年品牌路,义务服务暖民心。义务维修活动是支部的党建特色项目,也是一项坚持10多年的“为群众办实事”服务项目。近年来,“文明积淀”义务维修志愿者队深入到宜黄县新丰乡、东乡区珀玕乡、临川区罗湖镇等乡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服务基层百姓,受到广大群众的点赞,相关事迹得到了学习强国、市共青团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的报道。志愿者队获得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优秀实践团队称号。(二)搭建连心桥,就业帮扶见真情。党员教师一对一联系学生,帮助完善职业发展规划,经常性召开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发动党员教师联系企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学生就业难题。我系就业率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率。(三)传承家国情,实践育人担使命。教工党员率先垂范,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将信仰教育融入学生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鼓励青年学子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涌现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程扶摇烈士、扎根西部边疆的战鼎元、驰援抗洪一线的退伍生刘兵兵等一批优秀学子。
未来,党支部将以创评“模范党支部”为契机,深化“党建+”矩阵建设,凝聚“三全育人”力量,争当“四有”好老师,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